
所謂的「唸歌」是以台語發音,表演時利用月琴彈唱,邊唸邊唱,以七字四句方式說唱,每句結尾都有押韻,內容多為中國民謠、台灣民間故事等,在台灣民間流傳數十年。
台灣唸歌!源自於明末清初在台灣發源的傳統藝術文化。許多現代年輕人或許聽過,但可能不知道這門藝術文化的內容及由來。唸歌文化是由台灣民間歌謠為基礎,表演時以自然「唸」的方式呈現語言的聲調,也就是「說」;而「歌」,即是指唱的部份。台灣「唸歌」的題材非常廣泛,但最主要的是以說唱來表達故事內容,包括台灣或中國各地的歷史故事、民間故事或真實社會新聞,其次最重要的理念是勸人棄惡向善、謹守本份、孝順父母,以此內涵來作故事取材,此外還有知識性和趣味性的題材。
![]() |
楊秀卿老師演出時的照片 |
楊秀卿老師,1935年出生於台北新店,自小因發燒導致雙眼失明,十歲為了討生活開始與其師 邱查某老師學習台灣歌仔說唱表演藝術。看不見的她學習過程相當辛苦,還笑稱自己是被打到會的。楊秀卿老師是國內少數僅存的台灣唸歌仔表演藝術者,在2009年被文建會指定為「第一屆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並且曾獲薪傳獎、國家文藝獎等。她所創立的「口白歌仔」,不僅讓台灣唸歌發展成韻散結合的說唱型式,在唱段用曲方面,除了傳統念歌的基本曲牌《江湖調》、《七字調》、《都馬調》、《雜念仔》以外,更廣泛運用了歌謠和戲曲音樂,如《更鼓調》、《霜雪調》、《文和調》等。
![]() |
微笑唸歌團楊秀卿老師(中)與團員及專輯設計師合影 |
台灣唸歌仔表演藝術家 楊秀卿老師 和其學生儲見智、林恬安 與 設計人 合作,將名曲〈哪吒鬧東海〉加入現代時事的改編製作了一支MV〈唸啥咪歌〉,以文字拼貼的手法來表現唸歌的即興表現能力,展現出台灣早期傳統文化的精神,並在2016年時獲得德國紅點設計大獎,台灣之光當之無愧!
![]() |
楊秀卿老師(中)和學生中生代唸歌夫妻檔儲見智(右)、林恬安(左),截圖自網路 |
這張專輯《唸啥咪歌》其實在去年就已經問世啦!除了國寶 楊秀卿老師之外,還有中生代唸歌夫妻檔儲見智、林恬安與來自雲科大視覺傳達系的新生代設計人一同製作的專輯,豐富的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的結合是一張台灣人都應該入手珍藏的無價之寶啊!先來觀賞一下這支得獎的影片〈唸啥咪歌〉。
傳統文化的傳承是新生、中生代藝術家的使命之外,設計者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包裝角色,藉由設計的視覺來與現代年輕人溝通,透過影像等聲光視覺成品表現其藝術文化的精髓,使身為台灣人的我們了解與體會更多屬於我們的在地文化!
歡迎加入台灣微笑唸歌團
文 / 玩閱誌
玩閱誌將在九月正式開站!更多好玩資訊快追蹤我們的臉書!
留言
張貼留言